教师主页

周才庶-专任教师

发布者:李晨萍发布时间:2022-07-28浏览次数:3135

基本信息

姓名:

周才庶

职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办公地点:

津南校区秀山堂201

研究方向:

文艺理论;新媒介文论;影视传播

联系方式:

zhoucaishu@nankai.edu.cn

接待时间:

星期五下午14:00-16:00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 2010年9月—2013年6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 2007年9月—2010年6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 2003年9月—2007年6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获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2021年11月—今,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2018年12月—2021年11月,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

  • 2017年9月—2018年12月,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讲师;

  • 2014年9月—2016年6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 2013年7月—2017年9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师。

所获荣誉:

  • 1.2020年,南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 2.2019年,第十六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3. 2019年,天津市写作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 4. 2019年,大学生创新科研优秀项目指导教师。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

  • 大学语文(必修)

  • 中外思想经典导读(必修)

  • 影视艺术传播(必修)

  • 视听作品鉴赏与评论(选修)

硕士生课程:

  • 传播学理论(必修)

校级通识选修课:

  • 认识电影

研究课题

1. “新媒介文学的审美经验研究”(19FZWB06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2019年,主持,在研。

2. “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作品的影视传播研究”(TJZWQN18-001),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青年课题,2018年,主持,已结项

3. “新媒体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631820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7年,主持,已结项

4. “全媒体时代审美经验变迁研究”(16NDJC050YB),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年,主持,已结项

5. “全媒体时代审美经验变迁与文学理论的新发展”(2015M5815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资助,2015年,主持,已结项

6. “新世纪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研究”(Y201533672),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15年,主持,已结项

7. “中国电影产业中的文化资本研究——以200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为例”(2014CBB01),浙江省社科联出版资助项目,2014年,主持,已结项

研究成果

论文:

  • 1. 新媒介文学景观与文学的物质性,《文艺理论研究》(CSSCI),2022年第一期。

  • 2. 全媒体社会的媒介构成及其复合化审美特性,《现代传播》(CSSCI),2021年第十二期。

  • 3. 跨媒介视域下电影的诗性修辞与影像美学——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电影评介》,2021年第五期。

  • 4. 媒介变革与新媒介文学的形成,《文学与文化》,2021年第一期。

  • 5. 新媒介与审美经验理论的转型,《文艺争鸣》(CSSCI),2020年第九期。 

  • 6. 视觉的“怀旧体验”: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表征,《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四期。

  • 7. 中国电影产业的导演更替与内容转型,《中国电影市场》,2020年第四期。

  • 8. 电影生产及其文化资本的衍生力,《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19年第六期。 

  • 9. 从物质媒介到文艺媒介——媒介与文学关系新探,《中州学刊》(CSSCI),2019年第八期。 

  • 10. 新时代中国网络文艺的文论话语建构,《当代文坛》(CSSCI),2019年第三期。 

  • 11. 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表现与民族元素,《中国电影市场》,2019年第七期。

  • 12. 小成本电影的叙事力度及传播途径——以《村戏》为例,《四川戏剧》,2019年第八期。

  • 13. 中国“审美经验”的知识社会学考察 ——兼论新时代文艺美学的一种转向,《文学评论》(CSSCI),2018年第四期。 

  • 14. 后人类语境下文学作品的媒介形态及时间结构,《厦门大学学报》(CSSCI),2018年第五期。 

  • 15. 数字媒介与审美经验变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15日。

  • 16. 文化资本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四期。(人大复印书报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8年第四期)

  • 17. 统计文艺学: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文艺理论研究》(CSSCI),2016年第五期。  

  • 18. 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生产,《外国文学》(CSSCI),2016年第五期。 

  • 19.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3辑(CSSCI),2016年第2期。

  • 20. 辨析“日常生活审美化”——评《伦理与审美:后现代语境下的追寻与反思》,《博览群书》,2016年第一期。

  • 21. 当代中国电影导演的文化资本分析,《中州学刊》(CSSCI),2015年第六期。 

  • 22. 布莱希特“间离”学说的文学伦理反思,《外国文学研究》(AHCI,CSSCI),2015年第三期。

  • 23. 中国电影产业受众反应的定量分析与文化阐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5年第四期。 

  • 24. 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经典文本的建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5年第三期。 

  • 25. 《文心雕龙·风骨》新释及延伸,《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5年第二期。 

  • 26. 电影产业的美学维度,《美育学刊》,2015年第六期。

  • 27. 华丽的表彰——作为象征资本的电影奖,《文艺评论》(核心),2015年第一期。

  • 28. “二我差”:自传中的叙事张力,《美育学刊》,2014年第五期。(人大复印书报资料文艺理论2015年第二期)

  • 29. 信息时代中国古典文学的存在方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一期。

  • 30. 后现代语境下的媒体奇观——凯尔纳对媒体现象的阐释与反思,《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2年第二期。 

  • 31. 主导与多元、压制与反抗——媒体文化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1年第五期。  

  • 32. 凯尔纳媒体文化研究的视野与方法,《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1年第五期。 

  • 33. 孟子“以意逆志”论的阐释,《孔子研究》(CSSCI),2009年第三期。

著作:

  • 1.《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研究》,专著(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 2.《网络视听蓝皮书》,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