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人】本院多位教师在学校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

时间:2023-03-07浏览:166

日前,南开大学公布了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南开大学校赛获奖名单。新闻与传播学院共有4位老师获奖,是所有参赛学院中获奖最多的。

本次比赛经学院初赛选拔、校赛材料评审、校级汇报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1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19人。我院石小溪老师参赛课程《电视剧研究》获新文科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刘忠波老师《纪录片创作》获新文科正高组二等奖马瑞洁老师《中国传播法规》获新文科副高组二等奖周培源老师《网络新闻实务》获新文科中级及以下组三等奖

《电视剧研究》课程通过“历史”“理论”“技艺”三位一体的知识体系打造、多维度游戏化教学的实施、以及对实践育人和“线下创作、线上分享”的教学模式的坚持,不仅有效解决了课程长期存在的知识体系松散、理论艰涩、授课形式单一和实践练习不足的问题,还让同学在极具在场感的教学环境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中产生出对理论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出主动分享自己创作作品的主观能动性。“结课聊天室”创新交流形式的引入,改变了僵化的师生评教模式,延展了教学内容,扩大了该课程的社会影响力。课程的多项创新改革举措在对南开大学的新文科建设助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具有标杆价值的示范引领作用。

《纪录片创作》课程将创新思维与技术接连相融合,能够实现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创作课程一方面要保持创新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个体性思维能力等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重视纪录片新的内涵、方向和意义,提高学生在新一代技术革命中的适应能力。纪录片创作课程力图达到“通专融合”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胜任特定专业,还有一种更为宽泛的能力培养目标,能够让学生在应对社会、生活和自我等错综复杂关系的时候具备的普遍而核心的能力,甚至是一个决定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能力。具体来讲,核心思维能力目标包括了创新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个体性思维能力,也这是贯穿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国传播法规》作为院级必修课,肩负着传递新闻人职业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使命。课程设立多年,但从未安于现状,而是从新学情出发,积极吸纳各方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力求将最新的大众传播法律与伦理问题带入课堂,使学生扎扎实实学有所获,真正提升媒介素养。近年来,该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引入有效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组织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和翻转课堂,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智慧教学工具。课程评教成绩名列前茅。课程及主讲教师获得多项教学奖励。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OBE)的新闻实务课程往往面临小组成员参与度不高、认同感不强的困境,《网络新闻实务》提出“全程参与-成果导向”(PEP-OBE)的教学模式,前置引入全过程参与(PEP)的理念。该方法兼顾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与成果导向的有效性,经两年实践表明,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激情,产出优秀课程作品,培养了优秀人才参与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向外展示了南开新传人良好形象。在后续推广过程中,该教学理念表现出较为普遍的有效性,真正落实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新闻与传播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教学创新大赛,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并举办了首届学院教学创新大赛作为预备赛,最终四人获得校级奖励,获奖人数在各专业学院中排名第一。鉴于我院在本次教学创新大赛中的突出表现,校赛组委会特授予我院优秀组织奖

据悉,各赛道一等奖获得者将获得参加天津市市赛资格。本次大赛为老师们提供了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助力大家共同提高教学、育人水平和更好地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比赛进一步推动了学院本科教学创新和质量提升,对学院推动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文/徐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