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报 | 田羽書:生活之罅见创新

时间:2025-05-17浏览:29

(转载自南开大学报第1485期)

去年初秋,我们参加了第八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韬奋杯),经历了那些在研讨室反复推敲选题的日夜,我们推出了策划案《时光冒险家——我的考古笔记》。这场从天津初赛到北京决赛的旅程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次专业能力的淬炼,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在生活罅隙中捕捉创新火种的深刻实践。  

韬奋杯学生组初赛的核心在于选题的创意性。在“创新”作为时代的关键词被反复提及却难以寻找其突破口的当下,我们选择回归青年学生的视角——与其追逐阳春白雪的立意,不如扎根于我们学生最真实的兴趣爱好。我们团队里三个成员都是角色扮演游戏(RPG)的爱好者,于是我们一拍即合,打算做一本适合青少年的“互动式RPG科普书”。因为出发点是我们的爱好,仅仅一天,我们便大致完成了以“角色扮演+积分成就”为核心的策划框架。然而内容主题的选择上,我们却一度陷入瓶颈。传统文化、地貌风光这类热门选题虽然大众化又容易操作,却很难做到不落窠臼。最终,在指导教师刘忠波的建议下,我们把目光放在了更具前沿性的“科技考古”,既契合创新需求,其陌生感又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  

科技考古作为本书的核心主题,其重点在于是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古代遗存,取得丰富的“潜”信息,再结合考古学方法探索人类历史,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能够解决传统考古学难以解决的问题。科技考古在我国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研究与教学兴起于20世纪九十年代,广大群众对其缺少足够的认知,直到近几年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如何将其转化为青少年能理解且喜爱的内容?我们决定以“角色扮演”为媒介,将科技考古知识融入具有高度互动性的叙事中。书中读者可化身考古学家或科学家,通过解决历史谜题、参与虚拟实验等任务,亲历科技考古的魅力。例如,在“四羊方尊合金分析”任务中,读者需模拟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还原古代工匠的金属配比智慧;而“古文字破译”环节则结合解码字典与历史故事,让知识在游戏中自然渗透。  

策划案的落地需要兼顾创意与可行性。考虑到团队技术实力与制作周期、成本等因素,我们选择以“翻页式H5电子书”为载体。翻页式H5电子书在普通的H5基础上丰富了表现形式,既能模拟实体书的质感,又可以嵌入互动游戏。于是,我们便开始了与PS图层“鏖战”,经历了反复调试H5动画的焦灼,但这一切最终在模拟书样本完成的瞬间化为成就感。书中设置了二维码,读者扫描后即可进入小程序,开启AR三维建模的沉浸体验,读者可以通过AR动画观察高精度还原的遗迹细节、参与虚拟文物鉴定,甚至通过组队解谜解锁社交互动。这种“纸质书+数字化”的设计,既保留了阅读的仪式感,又以动态交互打破了传统科普的静态局限。  技术实现的过程也是学习之旅。AR场景搭建、三维动画制作这些陌生领域,让我们快速掌握了新技能;积分成就系统的设计,则需平衡娱乐性与教育性。例如,碳十四测年挑战赛不仅考察知识掌握度,还通过积分排名激发竞争意识。这些细节的打磨,让我们的策划案从“空中楼阁”到逐渐有了实感。  

秋末冬初的决赛通知,让我们面临着更严苛的考验。韬奋杯决赛分为编校技能笔试与现场答辩,这让忙于期末备考的我们一度手足无措。所幸我们还得到了学院各位老师的倾力支持。刘运峰老师提醒我们要细化营销策略,马瑞洁老师则建议我们增加与市面同类产品的横向对比。老师们提供的行业经验为我们的学生视角补充了专业维度。答辩台上的五分钟,成为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成果展现。当我流畅阐述完策划思路时,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释然油然而生。最终,我们获得了第八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技能大赛学生组的三等奖,这既是对我们创意的肯定,也暴露出我们作品的青涩之处:因为对科技考古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们很难将科技考古的知识点自然融入剧情,它们大多只能作为相关知识补充在正文旁边;而对出版物、游戏的认识的局限让我们选题策划案的出版物属性略显模糊。虽然遗憾,但这也将成为我们未来精进的起点。  

回顾参赛全程,我们最大的收获并非奖项,而是对“创新”的重新认知。创新不必是宏大的颠覆,而可以萌芽于生活的细微处——一场游戏、一次课堂讨论、甚至一次“技术小白”的跨界尝试。科技考古与RPG的碰撞,AR技术与纸质书的融合,都来自于我们对日常兴趣的深度挖掘。  

于青少年而言,《时光冒险家》不仅是一本互动科普书,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角色扮演赋予知识情感温度,AR技术让文化可触可感,而社交功能的加入,则让学习成为一场共享的冒险。这些设计背后,是对青少年认知规律的尊重:他们渴望参与而非被动接受,追求成就而非单纯记忆。于我们自身,这场比赛是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课堂上的出版学知识,在策划案撰写、模拟书制作中转化为真实技能;而创新思维的训练,让我们学会在约束中寻找自由——技术的限制反而激发出更落地的创意。那些曾经陌生的术语、熬夜攻克的技术难关,最终沉淀为成长路上坚实的台阶。  

韬奋杯之旅虽已落幕,但创新的火种仍在燃烧。真正的创意,往往藏匿于平凡生活的缝隙中,等待善于发现的眼睛将其点亮。正如科技考古通过现代技术唤醒沉睡的历史,《时光冒险家——我的考古笔记》也试图以互动叙事让知识焕发出生命力。或许这就是创新的本质——需要人们在旧与新的交汇处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而我们怀揣着青年的热忱与敬畏,仍在这条路上探索着。

(编者按: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田羽書、全佳、严睿卓团队的电子模拟书作品《时光冒险家:我的考古笔记》曾获2024年度出版学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第八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技能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