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中国文学出版国际传播对谈录,《出版发行研究》,2024年第3期(第一作者)。
2. 文化传播要找好“最大公约数”,《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2024年6月26日(第一作者)。
3. 从“记者”到“学者”——我的新闻之路,《新闻战线》,2024年5月(下)。
4. 以“新质生产力”提高报道质量和传播效果,《中国记者》,2024年第5期(第一作者)。
5. 成功的文化国际传播是“审美的传播”,《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24年4月22日,《新华文摘》2024年第9期论点摘编。
6. 全媒体时代报纸副刊的“出彩”“出圈”之路,《全媒体探索》,2024年第7期。
7. 从“合格新闻人”到“卓越新闻人”,《新华文摘》,2023第19期,全文转载,原载《人民政协报》2023年7月17日,《讲坛》版整版。
8. 国际传播的理想标志、价值认同和实现路径,《中国记者》,2023年第5期。
9. 全媒体时代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几点看法,《新闻战线》,2023年第1期。
10. 以真实与合乎情理来传递新闻——关于“暖新闻”的几点讨论,《中国记者》,2022年第8期。
11. 媒体与媒体人,《人民政协报》,2022年5月9日,《讲坛》版整版。
12. 托翁与陀氏的“出道”与“躲避”,《读书》,2022年第8期。
13. 屠格涅夫之爱,《随笔》,2022年第6期,双月刊。
14. 雪芹之爱,《新华日报》,2023年10月19日。
15.“美”的新闻作品一定能“打动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美学”,《中国记者》,2021年第6期。
16. 共产主义理想及其现实价值,《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年第7期。
17. 理想之于当下的新闻传播,《传媒》,2010年第8期。
18. 站在审美的高度上做好世博报道,《新闻记者》,2010年第6期。
19. 实现审美传播,《新闻战线》,2009年第10期。
20. 论新时期新闻传播的审美观,《当代传播》,2009年第6期。
21. 人文关怀:新闻审美传播的根本价值,《新闻三昧》,2009年第3期。
21. 思想解放:新闻传播必须以人为本,《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1期。
22. 略论新闻传播的审美构成,《新闻记者》,2009年第1期。
23. 思想的光芒与审美的传播——论新闻审美传播中的思想力量,《中国记者》,2008第12期。
24. 新闻审美传播中的价值问题,《新闻三昧》,2008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5. 新闻的审美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2期。
26. 以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国记者》,2006年第11期。
27. 以更高层次的“回归”应对网络挑战——关于当下报纸“时评热”的讨论,《新闻战线》,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