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STAFF

  • 师资队伍

  • STAFF

头像

周培源

讲师

联系方式: zhoupeiyuan@nankai.edu.cn

办公地点: 津南校区秀山堂210

研究方向: 计算传播学、大数据舆情;国际传播、品牌传播等

接待时间: 周三下午14:00-18:00
( 来访请提前联系 )

  • 个人简介
  • 讲授课程
  • 研究课题
  • 研究成果
  • 教育背景

    2015年9月-2018年7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播学(理论传播学与传播史),获文学博士学位;

    2013年9月-2015年7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9年9月-2013年7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1年9月—今,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2020年9月—2021年9月,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筹),讲师;

    2018年8月—2020年9月,中国三峡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挂靠单位:科技与信息部、宣传与品牌部)。


    所获荣誉

    1. 2022年南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乌卡时代的国家形象建构:基于国际战略传播的视角》获颁校级一等示范队;同年另指导社会实践项目3项,包括《数字新闻学前沿发展研究》《乡村振兴视角下中部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作用影响力调查》《聚焦数字劳动,找寻价值认同》;

    2. 2021年以来指导学生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计3项,涉及品牌传播、岩彩文化传播与元宇宙。其中国家级项目《社交媒体时代“老字号”品牌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结项获得优秀项目二等奖、南开大学第四届“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3. 2021年南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预赛二等奖;南开大学O-AMAS有效教学者联盟成员;

    4. 2021年南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融媒体时代“数据-技术驱动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获校级优秀团队。

  • 本科生课程:

    •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必修)

    • 融合新闻学(必修)

    • 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必修)

    • 计算传播学(选修)

    • 舆论学(选修)

    • 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选修)

    • 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专业选修课)

    校级通识选修课:

    • “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模块“新新媒介与智能传播”

    • “工程素养与未来科技”模块“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通识选修课)

  • 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南开-百度松果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2024年,主持人,在研

    2.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研究,2024年,主持人,在研

    3.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天津城市形象实证分析及其国际传播策略研究,2022年,主持人,在研。

    4. 后疫情时代企业品牌国际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2021年,主持人,在研。 

    5. 南开大学2022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新媒介与智能传播》建设,2022年,主持人,已结项。

    6. 南开大学国情社情调研项目:新媒体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2022年,联合负责人,已结项。

    7. 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研究,2022年,主持人,已结项。 

    8. “一带一路”背景下央企品牌国际传播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2018年,主持人,已结项。

    9.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的理念与实践研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参与,已结项。

    10. 基于大数据的新闻事件传播力评估体系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参与,已结项。

    11. 中国国际传播力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参与,已结项。

    12.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力舆情监测,国家发改委,2017年,参与,已结项。

    13. 中国石油形象建设体系创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6年,参与,已结项。

    14. 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演化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2015年,子课题参与,已结项。

    15. 增强传播效果,重塑中国石油良好形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5年,参与,已结项。

    16. 舆论主动引导机制研究,北京市社科联,2015年,参与,已结项。

    17. 国有企业社会形象调研及建设对策研究:以中央企业为例,国资委,2014年,参与,已结项。

    18. 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参与,已结项。

    19. 神华集团企业形象塑造与舆情研究,神华集团,2013年,参与,已结项。

    20. 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与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参与,已结项。

    21. 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1年,子课题参与,已结项。


  • 论文:

    • 1.创新与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角色与应用,《中国传媒科技》,2024年9月

      2.用正确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月29日

      3. 2022年网络音频行业发展报告,《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发展报告(2023)》,2024年1月

      4. 虚拟媒体人介入新闻传播的优势与隐忧,《青年记者》,2023年11月

      5.从被动赋予到主动创造:《人民日报》报道中女性形象呈现的历时性分析(1978—2021),《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3年1月。

      6.虚拟媒体人的发展及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青年记者》,2023年1月。

      7.教育元宇宙视域下的新闻传播学课程优化与人才培养,《全媒体探索》,2023年1月。

      8. 2021年网络音频行业发展报告,《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2年9月。

      9. “一带一路”议题与国家品牌的可持续传播:基于LDA主题模型的实证研究,《新媒体公共传播》,2021年12月。

      10. 省思“一带一路”倡议的海外媒体传播,《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3辑)》,2021年5月。

      11. 工程时代需要新的工程传播观,《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9月。

      12. 中医药海外媒体传播态势与策略研究,《中国中医药文化发展报告(2020)》,2020年9月。

      13. 从社会治理到国家治理:主流媒体的角色功能变化,《青年记者》, 2020年9月。

      14. 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企业品牌传播共创论的反思,《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8月。

      15. 大数据舆情研究的现状与进路,《情报杂志》, 2019年12月。

      16. 舆论均势:认知网络舆论的跨学科视角,《传媒》,2019年9月。

      17. 媒体问政:媒介化政治视域下的政治参与,《青年记者》,2019年5月。

      18. 多元传播交汇下的移动舆论演化新格局,《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2018年6月。

      19. 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的“人本化”传播模式探索——以中国—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例,《国际传播》,2017年7月。

      20. 省察中国国际政治传播研究,《对外传播》,2016年1月。

    著作:

    • 1. 副主编:《新型智库建设与品牌影响力评估体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