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1.刘忠波,孔祥宇.以纪录片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与传播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25,(02):216-222.
2.刘忠波,兰诗雨,闫涛.村落志纪录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J].现代视听,2025,(07):53-56.
3.刘忠波,兰诗雨.2024年中国纪录片创作发展报告[J].现代视听,2025,(01):17-23.
4.刘忠波,陈蕾.科学家纪录片的影像价值和叙事机制研究[J].科普创作评论,2024,4(04):60-66.
5.刘忠波,闫涛.2023年中国纪录片创作发展报告[J].现代视听,2024,(01):59-62.
6.刘忠波,卢宏博.新世纪以来抗战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生产和话语机制研究[J].电影文学,2024,(23):11-18.
7.刘忠波,杨悦.德国自然纪录片对国家地理形象和生态观念的表达[J].中国电视,2024,(06):107-112.
8.刘忠波,杨悦.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创新与展望[J].对外传播,2024,(05):31-35.
9.刘忠波,杨悦.2022年网络纪录片行业发展报告[A].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发展报告(20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
10.刘忠波,杨悦.乡土文明 叙事资源 审美发现——村落志纪录片创作观察[J].中国电视,2023,(05):14-20.
11.刘忠波,杨悦.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听书写、美学表达和文化认同[J].中国电视,2023,(02):20-24.
12.刘忠波,杨悦.中国形象的文化书写与审美建构:基于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考察[J].当代电视,2023,(06):4-9.
13.刘忠波,张同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品牌[A]. 世界纪录片品牌攻略.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3:239-264.
14.刘忠波,张同道.中国纪录片的十年:2012—2022[A].电视艺术这十年(2012-2022).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
15.刘忠波,杨悦.中国纪录片十年发展与创新[J].当代电视,2022,(10):14-22.
16.刘忠波,关叶欣.军事题材纪录片符号体系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实践[J].视听理论与实践,2022,(04):74-83+90.
17.刘忠波,沈文瀚.2017—2021年中国纪录片创作题材类型、美学表达和社会价值[J].当代电视,2022,(02):20-28.
18.忠波,沈文瀚.山东纪录片的发展创新和区域特色[J].现代视听,2022,(08):20-24.
19.史岩,刘忠波.试论央视纪录频道的品牌建设[J].当代电视,2022,(06):57-62.
20.史岩,刘忠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节目类型研究[J].电视研究,2022,(06):81-84.
21.刘忠波.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教育[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1,(03):85-89.
22.刘忠波.美国区块链新闻平台的内容生产、运行模式和用户接受[J].中国记者,2021,(02):121-124.
23.刘忠波.人工智能写作意味着什么?——人工智能时代的写作主体问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1,(04):2-9.
24.刘忠波,郭东升.个体在主流媒体话语中的站位和立场 [J].现代视听,2021,(07):64-68.
25.李瑞华,樊启鹏,刘忠波.纪录片《我不是个笨小孩》导演访谈录[J].现代视听,2021,(11):51-56.
26.张同道,刘忠波.中国纪录片品牌的开发与建设[J].新闻战线,2021,(09):40-44.
27.刘忠波,李毅达.建党百年纪录片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国家认同建构[J].当代电视,2021,(07):16-21.(收入《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22年版)。
28.刘忠波,李毅达.《中流击水》:历史叙事与审美表达[J].中国电视,2021,(11):34-37.
29.刘忠波,李毅达.多元美学意蕴下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M] //纪录片发展报告(202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
30.刘忠波.2020年中国纪录片理论的发展状况与研究趋势[J].中国电视,2021,(02):31-37.
31.刘忠波.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纪录片的文化使命和审美观照[J].中国电视,2020,(07):6-11.
32.刘忠波.韩国中小学数字教科书的政策推进、开发出版及问题对策[J].出版科学,2020,28(03):108-113.
33.刘忠波.个体美学、历史视野及理论资源——纪录片导演张以庆的创作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0,(02):83-85.
34.刘忠波.2019年中国纪录片理论的发展状况与研究趋势[J].中国电视,2020,(04):26-31.
35.张同道,刘忠波.2019年中国纪录片类型、传播与文化版图[J].当代电视,2020,(04):89-94.
36.刘忠波,金鑫.中国自然纪录片生态意识的生成、美学特质与传播功能[J].中国电视,2020,(01):81-85.
37.刘忠波.韩国电影教育的发展现状[A].世界电影高等教育经验与前瞻.中国电影出版社,2020.
38.刘忠波,张影.养老题材纪录片的老年形象塑造及其多元价值诉求[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02):93-98.
39.刘忠波.冷战暴力下的非转向长期罪犯:以纪录片《送还》为分析材料[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33(06):39-43.
40.刘忠波,李鹰.抗美援朝题材纪录片的战争叙事与情感表达[J].当代电视,2020,(12):39-41.
41.张以庆,刘忠波.超越现实的追求与表达 [J].现代视听,2020,(09):51-56.
42.刘忠波,焦波.乡村纪录片的时代责任与乡土情怀[J].现代视听,2020,(12):43-48.
43.刘忠波,关叶欣.日本放送协会(NHK)中国农民工题材纪录片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0,(05):88-92.
44.刘忠波,关叶欣.军事宣传话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 [J].现代视听,2020,(01):64-66.
45.刘忠波,关叶欣.纪录片《风味人间》全案分析[J].文艺评论,2019,(03):111-116.
46.刘忠波,关叶欣.2018年中国纪录片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电视,2019,(02):25-32.
47.刘忠波,关叶欣.阅兵话语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感召力 [J].现代视听,2019,(11):51-53.
48. 刘忠波,许祥一.日本NHK纪录片中战败话语及其历史认知[J].日本研究,2019,(03):48-56.
49.刘忠波,孙睿.“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话语框架及其国家形象的建构[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17(04):74-81.
50.刘忠波,耿盈章.2017年中国纪录片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电视,2018,(05):8-14.
51.张同道,刘忠波.2017年中国纪录片作品研究报告[J].当代电视,2018,(07):4-6.
52.刘忠波,张同道.2016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研究报告[J].当代电视,2017,(05):6-10.
53.刘忠波,赵思媛.中国科教电影新十年发展状况和创作特征[J].影博·影响(中国电影博物馆馆刊),2017( 05).(收入《探寻电影之美》,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年版)
54.刘忠波.2016年中国纪录片理论研究概述[J].中国电视,2017,(04):28-33.
55.刘忠波,谢宏澜.日本NHK《美之壶》系列纪录片的视觉风格及审美意识[J].中国电视,2017,(03):98-101.
56.刘忠波.多重话语空间下的中国形象:以纪录片为分析对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2):22-28.
57. 刘忠波.中美权力转移背景下的反战话语传播——纪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评析[J].对外传播,2017,(02):31-32.
58.刘忠波.纪录片是留给未来的记忆——对话纪录片制作人顾桃[J].现代视听,2017,(06):64-68.
59.刘忠波.2016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景观[J].现代视听,2017,(01):26-29.
60.刘忠波.2015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理论与批评发展概论[J].中国电视,2016,(07):48-53.
61.刘忠波.中国形象的权力话语与意义生成——以安东尼奥尼《中国》为分析对象[J].社会科学论坛,2016,(09):160-170.
62.刘忠波.中国图书在韩国的出版现状和发展路径[J].出版科学,2016,24(06):98-101.(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
63.刘忠波.天安门形象的多重话语分析:基于纪录片的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30(05):31-36.
64.刘忠波.西方涉华经济纪录片的话语分析[J].关东学刊,2016,(08):102-109.
65.刘忠波.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纪录片:目标、方法与传播效度[J].对外传播,2016,(05):39-41.
66.刘忠波.日本纪录片中的中国留学生形象[J].对外传播,2016,(03):76-78.
67.赵嘉慧,刘忠波.“他者化”中国的问题与出路 [J].对外传播,2016,(08):34-35.
68.刘忠波.西藏形象的话语变迁:基于纪录片的考察[J].现代视听,2016,(04):68-72.
69.刘忠波.中国形象的域外生成——以国外影展中的中国民间纪录片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01):140-144.
70.刘忠波.靖国神社问题的媒介内容分析——以日本NHK纪录片为例[J].中国电视,2015,(12):54-58.
71.刘忠波.多版本《西藏一年》与西藏形象的话语权力秩序[J].对外传播,2015,(10):39-41.(收入《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外文出版社2016年版)
72.刘忠波.日本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J].新闻界,2015,(07):67-72.
73.刘忠波.自我精神与社会现实的对话生成[J].中国作家(影视),2015,(07).
74.刘忠波.韩国纪录片中的中国崛起[J].社会观察,2015,(11):63-65.
75.刘忠波.海外华人纪录片中的中国图景[J].社会观察,2015,(09):73-75.
76.刘忠波.艾滋病纪录片中的救赎与合谋[J].社会观察,2015,(08):76-78.
77.刘忠波.《战斗的士兵》中的日本侵华战争[J].社会观察,2015,(07):68-70.
78.刘忠波.纪录片中的三峡形象[J].社会观察,2015,(03):75-77.
79.刘忠波.2014年电视纪录片理论与批评发展概述[J].中国电视,2015,(03):40-45.
80.刘忠波.城市纪录片与天津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A] .天津学术文库(2014).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258-262.
81.刘忠波.日本遗孤的苦难表述与历史认知——以日本NHK纪录片为分析对象[J].中国电视,2014,(11):92-95.
82.刘忠波.2013年电视纪录片理论与批评研究发展概述[J].中国电视,2014,(03):20-25.
83.刘忠波.天津纪录片的文化资源以及对城市文化的影像传播[J].现代视听,2014,(05):29-32.
84.刘忠波.当前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价值取向[J].中国电视,2013,(11):64-68+1. (收入《中国梦视域下的公益传播力》,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年版)
85.刘忠波.域外纪录片中的行旅体验与中国形象[J].中国电视,2013,(09):78-82.
86.刘忠波.2012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理论与批评研究综述[J].中国电视,2013,(03):13-18.
87.刘忠波.中国纪录片的命名过程和称谓变化[J].中国电视,2012,(01):61-65.
88.刘忠波.纪录片拍摄对象的属性问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04):66-69.
89.刘忠波.纪录片的道德困境和伦理风险[J].中国电视,2012,(08):50-53.
90.刘忠波.30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1):39-42.(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91.刘忠波.怪异·真相·虚构——埃罗尔·莫里斯纪录片的延续与变异[J].中国电视,2010,(04):89-93.
92.刘忠波.美国电视电影发展概述[J].中国电视,2009,(08):76-79.(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93.刘忠波.纪录片栏目的定位及实现路径[J].电视研究,2009,(01):52-54.
94.刘忠波.纪录片摄影的行为机制[J].现代视听,2008,(04):52-53.
95.刘忠波.从科技传播看科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途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01):65-66.
96.刘忠波.人物文献纪录片的素材开发[J].中国电视,2007,(09):55-57.
97.刘忠波.纪录片同期录音的观念与方法[J].现代电视技术,2007,(07):120-121+130.
98.刘忠波.中国电视纪录片时空观念分析[J].现代视听,2007,(03):37-39.
99.刘忠波.纪录片限制性叙事视角分析[J].现代视听,2007,(01):46-48.
100.刘忠波.“九七”回归时期香港电影的文化认同[J].唐山学院学报,2007,(01):45-47+59.
101.刘忠波.纪录片剪辑的观念与方法[J].声屏经纬,2007(7-8).
102.刘忠波.栏目纪录片的故事化节目观[J].山东视听,2006,(05):6-8.
103.刘忠波.DV影像的存在名义与颠覆形式[J].中国社会导刊,2008,(05):13-15.
104.刘忠波.纪录片剪辑:被禁用的蒙太奇[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8,(07):23-24.
105.刘忠波.手持摄影发展简史[J].DV@时代,2008(7).
106.刘忠波.电影的观看之道[J].DV@时代,2008(7).
107.刘忠波.80年代以来美国独立电影机制的转向[J].DV@时代,2008(7).
108.刘忠波.纪录片的照明及简易灯具的使用[J].DV@时代,2008(6).
109.刘忠波.纪录片创作教学的模块方法与核心要素[J].DV@时代,2008(4).
110.刘忠波.短片拍摄的起点与终点[J].DV@时代,2008(3).
111.刘忠波.小型摄制组的团队工作与动力学[J].DV@时代,2007(12).
◆报纸文章:
1.刘忠波.早期戏曲纪录片与梅兰芳[N].南开大学报, 2025-5-15.
2.刘忠波.在影像劳动志中感受时代精神[N].人民日报,2024-4-30.
3.刘忠波.书写新时代十年辉煌成就[N].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特稿),2022-10-24.
4.刘忠波.在大地理的视野下彰显海河的魅力[N].天津日报,2022-12-22.
5.张同道,刘忠波.新时代纪录片:国家前进步伐的有力注脚[N].文艺报,2022-9-5.
6.刘忠波.《掬水月在手》:弱德之美与心灵史诗[N].中华读书报,2020-11-11.
7.刘忠波.西方纪录片具有典型政治宣传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24.
8.刘忠波.寻找多义的概念和可能的类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7-23.
9.刘忠波.外国纪录片与中国形象塑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3-6.
10.刘忠波.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时代反思:一种纪录片精神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18.
◆学术著作:
1. 《纪录片创作》,专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5年。
2.《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第2版》(国家规划教材),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4年。
3.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国家规划教材),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年。
4.《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权力场域:以纪录片为考察分析对象》(入选第六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5.《纪录片创作:理论、观念与方法》,专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
6.《全球化时代中国纪录片之路》,副主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年。
7.《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1)》,副主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年版。
8.《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副主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年版。
9.《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副主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年版。
10.《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中英文版,副主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2018年版。